【明報專訊】港交所(0388)及金融市場近年積概開發生物科技市場,從事生物科技行業投資多年的Black Tiger Capital管理合伙人衛浩斌表示,這對生物科技在香港市場的發展會帶來正面能量,但是能否形成生態圈持續發展,他則予以觀望態度。

港生科宜繞過投資前期 增成功率

在香港本地方面,中文大學成功組建生物科技公司,但是衛浩斌稱:「我們要的不止一家公司,而是要很多,亦要人才、知識水平及基建」。

他又說,相比美國注重深入科學,講究早期支持科研及政策,到轉向推進產品至應用層面時,做好交接後,降低私人基金及政府基金的投入。香港市場則偏向應用,他認為可以創新方法,繞過投資較大的前期投資周期,轉做後期工作,提高研發成功機會。參考美國灣區創新企業多,視失敗為正常,甚至借此吸收經驗,反之在發展過程順利時,檢討是否仍值得去做的文化,他覺得這正好為在港有意參與生物科技投資的人士帶來啟示,並認為港人要從事生物科技,有需要踏出去,面對失敗。

美國生科公司少上市 多被收購

衛浩斌表示,在參與投資生物科技行業多年的歷程中,以他所見,很少美國生物科技公司會全程由創業推進到最後上市,而很多時是中途透過被收購而退出投資,原因是生物科技公司的創辦人透過上市,往往所得並非太多,甚至出現折讓。當然亦有個案是一方面不想被收購,但是又想尋求融資。

他相信,香港市場推動生物科技公司上市,正好提供選擇讓參與者衡量,究竟是藉上市取得大筆資金做臨牀試驗,還是選擇和大公司合作。在全球正向新科技進發,他認為,香港市場願意讓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,屬正確的方向。

Categories: News

Leave a Reply

%d bloggers like this: